用于檢測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的化學指示卡有132℃和134℃,相較而言,132℃指示卡在性價比上占絕對優勢,但基于安全性考慮,132℃指示卡能否監測134℃呢?筆者也曾為此困惑過,最近有老師留言咨詢,在查了一些資料后,結合自己的思考,與大家共同探討。
我們先來了解一下132℃壓力蒸汽滅菌化學指示卡:【適用范圍】本產品適用于醫療防疫機構對132℃,作用4min的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處理的監測?!臼褂梅椒ā繉⒒瘜W指示卡放置擬滅菌物品包中央。滅菌后,將包裹取出,觀察指示卡,如果指示劑顏色達到或深于卡面標準色,說明物品包中心已達到132℃,4min;如果只是及顏色無變化或變色淺于標準色,表明未達到規定的滅菌溫度和時間。
該說明書給出的【適用范圍】,滅菌溫度只有1個——132℃,然鵝,在實際工作過程中,總會發現壓力滅菌器物理監測自動打印記錄單上會出現134℃的滅菌溫度。問題來了,132℃化學指示卡能用于134℃滅菌溫度的監測么?先看規范:《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3部分: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》WS310.3—2016物理監測法規定:滅菌溫度波動范圍在+3℃內,時間滿足最低滅菌時間的要求。從這句話可以看出:滅菌參數的監測是檢測其下限:即滅菌溫度只允許向上波動3℃,不能向下波動、滅菌時間也是最短的時間要求。由此可見:132℃是壓力蒸汽滅菌溫度范圍的下限,在滅菌過程中,只要滅菌溫度不超過132+3=135℃的上限,都是合格的。在WS310.3給出的這個監測原則之下,再來看《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2部分: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》WS310.2—2016:
大家有木有覺得很奇怪:為什么溫度是一個數值,而壓力卻是一個范圍呢?為此,我查了“飽和蒸汽溫度壓力關系”,見下表:
從表中可以看出:溫度與壓力存在對應關系,當壓力為184.4kPa~210.7kPa時,其溫度范圍是131.87℃~134.87℃,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WS310.3要求“滅菌溫度波動范圍在+3℃內”了。在預真空滅菌條件下,當溫度達到132℃(確切的講是131.87℃~134.87℃,而我們口頭習慣于只說一個溫度值,而非溫度范圍,如121℃、132℃、134℃)、壓力在184.4-201.7kPa范圍,指示卡上的化學物質開始發生變化,在持續一段時間(WS310.2要求4min)后,化學反應完成(色塊變黑)。在這個過程中,滅菌溫度在相應的壓力范圍是會出現134℃的。綜上:在預真空滅菌條件下,壓力范圍在184.4-201.7kPa,對應的飽和蒸汽溫度是132-135℃(131.87℃~134.87℃四舍五入得來),滅菌時間為4min,采用132℃的指示卡監測沒有問題,至于在物理檢測記錄中出現134℃的情況完全是正常的,當然,只要滅菌溫度在135℃內都是可以的。